很多人才都问熊老师,说国家为什么把评职称弄得那么麻烦?各种要求,规范,条款,细节,麻烦的要死,那么这么做的目的,是是为你好呢,还是害你呢?熊老师针对这个问题,结合人才实际反馈的情况,给您详细说说,怎么说呢?仁者见仁,智者见 ………
很多人才都问熊老师,说国家为什么把评职称弄得那么麻烦?各种要求,规范,条款,细节,麻烦的要死,那么这么做的目的,是是为你好呢,还是害你呢?
熊老师针对这个问题,结合人才实际反馈的情况,给您详细说说,怎么说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人才角度一:
我从2014年开始评初级职称,今年2021年10月递交中级职称评审材料,终于悟出来:评职称是不是中国特色我不知道,但绝对是个人实力的综合体现。
一、考查你的电脑操作水平。
我所在企业是工程类国企,很多冠以“大老粗”的职工,兢兢业业做工作,浑身都是工作经验,但短板就是不会用电脑,所以不得不找年轻人帮忙搞材料,对不起,人家自身的材料都要耗时两三个月来准备,还要腾出精力来忙业务,真心帮不上忙。
二、考查你是否留心。
很多职工不注重资料收集和保存合同、学历、考核表等,都不齐全,评职称时找不到往年材料,我和我对象专门找了一个新的旅行箱,约定好密码,箱子一人用一半,用来放荣誉证书、劳务合同、学历、继续教育证书等资料。
三、考查你的专业和学历。
能评上中级工程师的,在我们这个小城市小工程企业里都算是精英了。
很多人学历低、专业不对口,大部分人不得不通过专升本曲线救国,我是全日制本科文科专业的,还必须再学一个专升本,拿毕业证后才有资格报中级,第一次认识到学历的厉害,是我原单位新考进的一名研究生,专业对口,工作两三年,直接定级中级职称。我tm从2014底评助理以来,直到2021年还在为中级职称挣扎。
四、考查你是否忠实可靠,是否情商超高。
但凡经历过职称材料整理的职工,都知道材料要经N人签字盖章。
如果你以往和分管领导有什么过节,后来跳槽到其他部室的,你评审时想补往年的考核材料?呵呵。就是不要给你签字。如果你今年上半年因为工资待遇上访过,甚至在某些部门备案挂号的那种,你认为领导会签字吗?
五、考查你的“背景”。
尽管你的材料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你有背景,往年的材料一个电话过去,往年的领导、往年的单位公司都会尽可能帮人才。没人、没关系?你tm是谁啊?都离开公司这么多年了,原来的老领导都调走了,赶紧滚滚滚。
六、考查你继续学习的能力。
有的人以为大学毕业甚至高考后就不需要学习了?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在工程类国企,哪怕是一家地方小公司,有证,就意味着多一份的收入补贴。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现代人讲:知识变现。
熊老师观点:
人才自己结合自己实际总结的,就是和熊老师笼统说说不一样!
不过第一条中说的,真的听人才反应过!
至于第二条,熊老师认为恰恰是人才现在忽视的,熊老师总说,考核几年就提供几年的业绩,但是这几年的业绩,实际上你实际工作的积累啊,很多细节性材料是很难一次性找齐全的,熊老师总说,有业绩,抓紧整理备份,等过多少年您再找,难死了!
学历就不用多说了,就是很重要!
第四条,第五条是目前很多人才的现状,你问他有业绩吗?他说没用,真没有吗?多半都有业绩,就是跳槽频繁,老领导退休,要不出来业绩!
至于最后一条,很多人才也说过,我其实没啥用,单位一个月多给500,一个烟钱嘛!
人才角度二:
该争取的还是要去争取一下,举一个我刚刚发生的例子吧:
我在一个县级事业单位工作,所属的主管单位政府办下属有三四个事业单位,我们是其中之一,我今年一月份刚考入,因为入职之前已经自己考到了专业技术初级资格,所以一直比较关心自身的职称问题。
问单位里一些老的事业编制同志(其实也就三四十岁,工作了十年左右),他们讲,政府办从来都没有职称,我们也想评,可不设岗位啊。
问机关负责人,她说,职称这个事情我们都不太清楚啊,没搞过。
由于我本人属于比较能折腾的主,所以又去人社局事业科问,由于我们单位从来没有申报过职称,他们讲了一大堆需要提交的材料,搞得我头晕,而且很多材料我一个刚入职的新人根本无法完成,机关负责人是行政编,根本不把事业编职称这种事放心上,我只能自己硬着头皮尽量搞。
后来搞好了其中一部分,又去人社局分管职称的副局长,请他过目,结果他给我了一个岗位聘任证书,回去填写签字盖章,拿人社局盖钢印,到工资科修改工资额(不过由于还在试用期,工资额度需要转正后才能更改),初级就聘任上了。
真是没想到,我一个试用期还没过的毛小子成了整个单位第一个有职称的事业编制……
现在我又在催整个单位推进整个单位的中级职称人数,虽然大家依然不是那么积极,不过我觉得只要有人在关注在折腾在推进,总会有进展的。说的自私一点,我现在试用期还没过,评中级职称,至少还得三年之后,到那时肯定也已经有进展了吧!
最后,送你一句话,这么多年一直是我坚信的一句话——权利,是需要争取的!
人才角度三:
如果你仔细看一下职称评审的章程的话,其实评审的条件和要求并不能算苛刻,而且很多的条件要求确实很有针对性,是能够体现相应专业和级别职称人员的素质要求的。
之所以给大家觉得麻烦的事情不在于规定本身,而是在于职称评定名额的限制,如果是符合条件就给评,大家会觉得没什么问题,关键是往往符合条件的有100个,但是给评的名额只有10个,给谁上不要给谁上就很有说道了。
这个麻烦不是国家造成的,而是实际掌控职称评定的机构和个人造成的。
人才角度四:
我可真不是内行人,其实我的回答真要是内行人,一看就漏洞百出。
当初读书时,碰到一个专心“仕途”的老板,虽说“仕途”也混的稀烂!特别喜欢拉着我们说这些东西,更多是酒后一边骂一边说的。
大家就当看个乐就行了!
其实就是要看谁因为麻烦就不去评,一般因为麻烦就不去评的是三种人:
一种是比较佛的,小富即安,得过且过的人,这种人很容易因为麻烦就不愿意去评。
你说评上职称有各种好处,他也无所谓,就是懒得折腾。
二是有能力但有傲气的人,这种人其实并不少见,能力很强,但遇到麻烦、琐碎的是,脾气也大,容易爆,但能力也确实可以。
三就是确实是没空,比如医生里,有些医生年资、技术等等条件都很好,但职称不高,就是太忙了,真没空。
这三种人,上面都不愿意他们走上高职称。
第一种,这种人如果评上高职称,队伍就不用带了。
第二种,评上了,领导就难受了。
第三种,领导就指望这种人多干活呢,你职称上去了,万一也开始躺平了,那领导靠谁出业绩啊? 所以,通过复杂的职称评定,把最能适应体制、能力也不错、积极被折腾的人选出来,这样的人,上面可太喜欢了。
熊老师观点:
嗯,角度刁钻,但是貌似有点道理啊!
人才角度五: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高考也麻烦,谁愿意上哪个大学自个去上不就得了
结婚也麻烦,看对眼了住一起不就结了
人多了,就需要分出个三六九等,拼出个老大,老二
人才靠考,江湖靠刀……
无非都是一个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只是方式不一样
难不成像隋唐之前,没有科举,全靠上层推荐?
搞的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贼的儿子永远是贼?!
职称就是选拔,大家站在同一个平台上,靠学术说话
只是过程难免有人钻空子,利用非法手段取得成果,但只是一小部分
我们需要的是如何改进,做的更完善,更公平,以彰显它的重要和不可替代
而不是从根本去怀疑它的存在,质疑它的价值,
相反,反而觉得弱者才会被击败……
人才角度六:
1.对于教师这种铁饭碗来说,如果不犯错误,不能开除公职,那么躺平是人人都会做的事,职称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唯一可行方案,想大幅度涨工资?你必须要业务优秀,师德高尚,和领导同事关系处理好,缺一上不了职称。条件简单的话,都能评上,那谁愿意努力工作?
2.职称涉及到国家财政支出,同年参工,我高级教师,同学初级教师,我比他多50%,具体相差1500每月,而且越到后面差别越大。
那么如果够资格就评职称,不加名额限制的话,财政支出会加大负担。
人才角度七:
国家发布的评职称指导文件,往往没那么麻烦,是对基本条件和大方向的规定。麻烦的是部分用人单位根据人才自身条件所制定的细化评职称条件。
如果用人单位的职称名额充裕,满足条件就能评,那就不会有太多条条框框。
现实中,大多数用人单位的名额都非常有限,职称又最终与工资挂钩,可想而知,评职称本质就是在单位内部进行的利益再分配。
所以如何再分配?每个用人单位都有自身的一套规则,既要保全既得利益阶层的绝对优势,又要刺激劳动阶层的劳动积极性,同时还要看起来公平公正,至少形式上要有这种错觉,所以把评职称的规则细化复杂化,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
以我单位为例。
人员组成大概分三类,一类是官二代,金字塔顶层;二类是子弟,军转干部,关系户,这几者非富即贵;最后一类是公招校招来的大人才,没有背景,这是最底层。
专业技术岗真正做技术工作的,基本上来自于最底层。
评职称的优先顺序,就是上边的排序。
但是,如果赤裸裸的这么评,底层真正干活的这些人岂不是要消极怠工,职称就成了管理这些人最有效的工具。
规则的制定极其复杂繁琐,评分项目繁多,但是各项目的比重分值是根据既得利益阶层需要评职称那些人的条件而定,本质上就是为了维护这些人的利益。
在保证了这些人,就是前两类人优先评上的前提下,其他打分项目,尤其是工作业绩方面,越复杂越好,让这些干活的互相打破头,窝里斗,为了多得点分,还要抢着干活。
虽然他们自己也知道是这么回事,但是绝对不会把矛头对准既得利益阶层,多半还会跪舔,敢怒不敢言,因为怕得罪人。
于是,剩下的那点名额就成了争抢的对象,极大的刺激了劳动人民的工作积极性。
领导以最小的成本,换来最大的收益!
高,实在是高!
人才角度八:
怎么说呢?你可能会觉得国家为啥要设立那么多条条框框,而不是只看你平时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果。
其实这种制度出发点其实是好的,制度的繁琐是对目前行政体制背后的科层制的弊病的一种救济,而科层制的最大弊病是人治和公权私用。
想想看,如果不设立这么多条条框框,从国家层面上就会想,那么省里面这些国家权力日常触及不到的地方,国家是很难把控科学合理的人员调动和晋升的,加之国内在行政管理体制内外缺乏行之有效的强硬的监督机制,很可能就会变成任人唯亲的局面,所以国家就会设定一些流程,一些硬性规定,你可以任人唯亲,但亲的人必须符合我的条件,至少在工作成果各方面要达标,否则不允许你随便给人提拔职称。
以上八个角度,个人有个人的说辞,相信您也深有体会,那么问题来了,您是怎么看的呢?
来自石家庄客户的评论: 想多了。分而治之的办法而已,不如引入注册考试制度,考理论为辅,考实务为重点。大环境这样,不评吃亏的是自己,之前觉得自己学历不行,达不到评职称要求,也不能辞职去读书,就觉得评不评都无所谓了。现在后悔了! 来自河北省客户的评论: 大佬我有个问题想问一下,我19年本科毕业,当年评下助理工程师,今年22年可以评中级吗?